新形态电网保护与控制科研团队

新形态电网保护与控制研究团队共有7人组成,高厚磊教授(博导)为团队负责人,陈青教授(博导)、邹贵彬教授(博导)、丛伟副教授(博导)、高湛军副教授(硕导)、魏秀燕实验师、吕静实验师为团队成员。团队主要成员在电网保护与控制领域具有15-30年的科研和教学经历,研究基础厚实,研究经验丰富,具有较好的平台支撑,取得了一批理论与技术成果。近5年来,围绕输、配电网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开展研究,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、省部级课题5项、横向课题28项,发表SCI收录论文36篇、EI收录论文120篇,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,开发出智能配电终端、快速母线保护、站域保护等多种保护装置与自动化系统,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试点应用。团队成员参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;参与承担国网与南网总部科技项目;积极承担山东电力科技项目,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;与清华、天大、西交等国内高校同行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;与英国、韩国、丹麦等国外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基础。

继电保护是我院传统优势学科,具有辉煌的发展历史,上世纪70年代在全国处在领先位置,其标志性成果是晶体管保护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。本团队将秉承优良传统,学习前辈们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态度,担当起振兴山大继电保护的重任;以新形态电网对保护与控制的需求为契机,凝练方向,找准特色,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,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继电保护研究团队。

传统输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已趋成熟,但随着高压直流输电(LCC-HVDC\VSC-HVDC)的快速推进,交直流混联电网已经形成,亟需新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应对新形态输电网带来的挑战。在配网侧,传统的保护及故障恢复技术虽能满足辐射性供电网络要求,但随着分布式电源的高比例渗透以及高可靠性供电网络的建设,传统保护及自动化技术需要升级换代。与此同时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通信、北斗导航等新技术的出现,为继电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。

总结过去多年来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基础,结合当前继电保护在理论与技术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团队将重点围绕“智能配电网保护与故障自愈技术”、“交直流混合电网快速保护理论与技术”、“基于大数据的电网故障诊断与安全预警技术”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。同时,采用深挖内涵、适当外延的研究路线,密切跟踪交直流电网的发展演变及其工程需求,突破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后继电保护面临的技术瓶颈,解决故障分析理论和继电保护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。拟在“城市电网5G通信差动保护技术”、“有源配电网分布式故障自愈技术” 、“柔直线路快速保护理论及关键技术”等方面取得突破,形成自己的特色。



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yl23411永利集团官网登录科研团队 电话:0531-88392369 传真:0531-88392369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 250061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 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 邮编 250002